Print by Number :: New Skill, tools on Andriod App

New skill

新技能解鎖

感謝同事幫忙開了頭,我現在可以寫Android App 了!雖然語法結構還是很糟,但功能上沒問題!

寫什麼呢?我一直在幫印機師傅寫工具,所以這次寫的,一樣還是印機師傅的工具。

第一個工具是:濃度計。

濃度計是印機師傅最基本的工具,經由濃度的高低,用一維的判斷(相對於Lab的三維判斷)來加減墨鍵以達到控制品質的目的,簡單有効。在紙張與油墨性質穩定的情況下,濃度控制依然是一個有效的工作方法。

工具的組成由一個光譜儀加上Andriod app 組成,光譜儀經由藍牙將資料丟給安卓手機, 然後在安卓手機裡計算出必要的資訊。

數據的呈現主要分三個部分,最下層的是一組CMYK濃度,也就是最傳統的依RGB及V(Visual)濾片測出來的濃度。

中間一層是光譜濃度,相對於已經被規定下來的RGB及V濾片,光譜濃度依據該顏色的光譜峰值找出對應的補色濾片來計算濃度,測量對象不必拘束在CMYK這4個顏色,用在特別色的測量會比傳統濾片好用很多。

以上圖為例,光譜峰值在470 nm,取光譜濃度為1.59,比傳統濾片的1.52數值要高一些,操作的敏銳性也會高一些。我這邊就有師傅在操作CMYK時,也直接取光譜濃度,為的就是有比較敏銳的解析度。

再舉一個光譜濃度的例子:以上圖這個橘色的特別色為例,師傅傳統的做法會在RGBV濾片裡取最高的值作為操作依據,以這個例子,會是以B濾片取得的Y濃度1.34做為依據,師傅在操作時,對判斷濾片取法,有時候也會是一個困擾;這時直接取光譜濃度,反應會更直覺。

再者,如果確定目標樣本與操作樣本是同一支油墨,那也可以確定衹要光譜濃度相同,色彩也會相同。所以,用光譜濃度來操作特別色會是非常有效率的操作方法。

最上一層資訊是色彩的Lab值,一般師傅主要還是以濃度控制為主,比較少去運用Lab值(可能還有師傅到現在都還未建立Lab的概念),這個APP的數據來源是光譜值,既然是光譜值,導出Lab自然不是問題,所以也把Lab呈現上來,讓師傅參考。

這個濃度計的App特別設計了兩欄的格式,可以用來做目標濃度與樣本濃度的比對,不管是CMYK或是特別色的比對,衹要濃度數值跟上,就能達到品質控制的目的。

在一個設定好的系統裡面,濃度還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控制工具。

第二個工具在同一版面綜合了:Beer’s Law/Best Color、版調/TV、灰平衡工具、SCTV、量版器等等的運用。

這個工具的一個特點是必須由紙張的光譜數據來啟動後續一連串的運算。有了紙張的光譜數據才能做Beer’s Law 色彩/濃度計算。有了紙張的Lab數據,才能提供灰平衡的目標值。要有紙張的濃度數據,才能做平網的版調計算。要有紙張的XYZ值,才能做SCTV的計算。量版器的計算邏輯其實跟SVTV一樣,只是把版底數據當成紙張數據來計算而已。

一、Beer’s Law/Best color 運用,以下圖為例,程式判定樣本在C墨滿版範圍,會自動帶出目標色為Lab 55,-37,-50;樣本濃度實測為1.41,色差2.19;Beer’s Law 預測濃度降到1.32時,色差可以降到1.09。

如果樣本色不是在標準色彩CMYK的判定範圍內,則可以鎖定目標作為特別色的目標值,程式不再自動帶出目標值,而是以鎖定的目標來做為Beer’s Law 的放墨預測。

二、版調/TV 工具, 當程式偵測到樣本為版調範圍時會根據紙張濃度、滿版濃度來計算出版調值。如果是特別色的話,則依据SCTV來計算版調值。

三、灰平衡工具,當程式偵測到樣本為灰平衡範圍時,會依据紙張的ab值,找出灰平衡的目標值。再根據樣本量測值與灰平衡目標值之間的差異來推算出CMY三個墨座的放墨行為。

以下圖為例,依量測數據與目標值比對,取得亮度差點-1.91(太暗),a差為4.01(太偏洋紅),b差為-0.6(還好)。程式的放墨建議為增加1%C墨,降低5%M墨,即可將灰平衡色塊帶到目標值的位置。

這個灰平衡工具會是實現車間單點控制的重要工具,衹要測量一個點,根據灰平衡CMY放墨指令就可以將產品帶到一個大致"不會失誤"的位置。

四、SCTV,如果有鎖定目標,代表要處理特別色,這時版調的計算就會依SCTV規則計算,而不是以濃度為基礎的CMYK版調計算。

五、量版器,量版器的計算邏輯跟SVTV一樣,工作順序是取得版底數據,再取滿版數據,然後才能計算中間階調的部分。比對過Xrite icPlate 2的數據,差距約一個百分比,我認為是堪用的。

以上,這是我寫的第一個安卓APP,主要是師傅的車間工作為主。

第一個工具就是單純的濃度計,比傳統濃度計再加上了光譜濃度的功能,在處理特別色上面會更方便。

兩個欄位的設計,方便用來比較目標數值與樣本數值之間的差距,是一個很好的工作概念。有跟同事討論到要用到8個欄位,也就是4個CMYK目標欄位與4個CMYK樣本欄位,工作上會更一目了然。

第二個工具綜合了Beer’s Law 放墨預測、版調、灰平衡單點控制、SCTV、量版器等。比起濃度計又多了很多控制上的概念。

在引導師傅的時候,基本上還是從濃度計開始,最單純,也具備一定的控制品質。

但要做更細緻的控制的話,還是要到第二個工具的領域。

相對於我一直在寫的i1工具,i1的strip reading 能力是不可取代的,它能快速的、大量的處理色彩樣本的能力,對一個"系統人員"是不可或缺的。

但有時要到車間檢測,還得帶著筆電、帶著i1、之間又掛著一條USB線,比起手機再加一個小小的藍牙光譜儀,方便性差太多了。或許精度差了一些,但我認為是夠用了,簡單幾個點的檢測已足夠評估印刷品質甚或是印機的狀態。

同樣的,這些我為印機師傅寫的工具,印機師傅用來維護他的工作品質,系統人員也用它來更方便、更頻繁的去車間檢驗(釘)印機師傅的操作狀況。

Print by number,在色彩溝通混沌不明的時候,誰掌握的數據,誰就有了話語權。

Be the first to like.
pixelstats trackingpixel

Tags: ,

無迴響

rssComments RSS   transmitTrackBack Identifier URI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add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