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by Number :: Tools for System administrator

系統人員工具

Tools for System administrator

在2008年底,公司在做Fogra PSO的時候,第一次清楚的感受到印刷的品質是可以完全有數字的依循,一旦工作方向能有清楚的數字依循,經由程式語言去快速的去處理這些數據及其工作意義,就變成一個很重要而且有很有價值的題目,這也是我寫工具程式的開始。



Fig.我的第一個工具,經由Xrite ColorPort 取得數據後,交由Excel Macro來處理Fogra PSO 的主色色差與版調差。因為這個工具,我們得以在稽核PSO的當下可以及時修正一個色版的錯誤而順利的取得PSO證書。

我的第一個工具程式就是經由Xrite ColorPort 取得數據後,交由Excel Macro來處理Fogra PSO 的主色色差與版調差。工具一旦形成,監看的力道就加強了許多。也因為這個工具,我們得以在稽核PSO的當下可以及時修正一個色版的錯誤而順利的取得PSO證書,而且分數還不差。

十幾年前做的東西跟現在其實沒有什麼不一樣:依數字來控制印刷品質,最多就是加個灰平衡來處理G7。

把印刷品質照顧好的邏輯其實都是一樣:把滿版(Solid)的色彩品質照顧好、把中間調(TV Tone Value)照顧好、再多加一個把灰平衡照顧好,就這樣子而已!

工具一直在演化,如前述,要處理的問題其實沒有太多不同,但計算的思考邏輯與能夠運用的資源跟先前相比,其實有很大的不同,或者說是有很大的進步。

第一個不同是現在是以光譜的概念來處理題目。有別於一開始只能依賴ColorPort導出的Lab與濃度值來處理色彩值與版調值;光譜的運算能力能處理更寬廣的問題,比如可以透過Beer’s Law去預測最佳的色度/濃度落點、在印特別色時,可以用光譜濃度的概念去更有效率的決定特別色的放墨濃度、或是在相似Lab值的K50與C50MY40的灰色塊中分辨出誰是灰?誰是K?甚至可以用SCTV的公式把光譜儀當成印版的量版器……,這些能力光靠Lab數據是算不出來的,要到光譜的層面才能處理。

再來就是取得SDK後,數據的讀取動線更加順暢,這使得操作上更加精簡,也更有效率。

然後這裡要來闡述一下,我寫的工具是誰來使用?或者是誰來執行?誰來操作?

從我的第一個工具來看,要在很短的時間知道滿版的色彩對不對?5%~95%的版調值對不對?很明顯,它不是給印刷機師傅操作的工具,它比較是給系統人員操作的工具。

對印機師傅而言,在操作的當下,他能做的,大致上就是加墨減墨而已。整體版調對不對?師傅是顧不上的。

因此,在我的工具設定裏,主要是由系統人員經由多方面的數據,建立一個良好的印刷系統交由師傅操作,師傅衹要用簡單的加減墨操作,就可以達成印刷規範的品質。

於是,我的工具,在公司系統人員的要求下,分成兩塊,一塊是給印機師傅操作、一塊是給系統人員操作,印機師傅那一塊,內容儘量簡潔,基本上呈現濃度值再加上版調值就可以了。系統人員這塊,就看系統人員想要掌握多少資訊?印機版調、印版版調(SCTV)、灰平衡修正,紙白俢正(SCCA)、數位樣狀態、軟打樣狀態、光源狀態、特別色操作、油墨品質管理、乾溼墨比較、上光/上膜數據比對補償、標準規範切換、自定標準值……但看系統人員想要掌握多少系統訊息。

若想繼續延伸,如色彩資訊與硬體參數的關聯:滾筒壓力、橡皮布壓力、硬度、水槽液電解度及pH值……。系統人員如果願意去掌握這些資訊,願意去瞭解這些數據之間的關聯,都可以把它加入系統人員這一塊。

Fig. 印機師傅工具,裡面祇有簡單的選項。


Fig. 印機師傅工具,只呈現濃度值及版調值。


Fig. 系統人員工具,這就看系統人員願意去掌握多少系統資訊。


Fig.  一張A4裡面幾個簡單的導具已經足夠系統人員去掌握印刷系統的狀態。要取得Fogra PSO 或Idealliance G7,這裡面的導具已經足以實現。

這裡再多說明一下系統人員工具的內容:

  1. CT10,這是一個能最快速的知道系統狀態的工具,可以很快的知道滿版色對不對?也可以很快的知道怎麼樣去調整滿版色的濃度才能達到最好的色彩值。這裡也可以很快知道四座色墨網點擴張的狀態對不對?再來就是,可以很快的知道灰平衡對不對?如果不對,也能提供清楚的調整方向。

    Fig. 可以很快的知道滿版色對不對?四座色墨網點擴張的狀態對不對?灰平衡對不對?

這個導具照說應該可以交給印機師傅使用,就我手邊的單位,會去使用的師傅還是偏少,但用上了就不會再回頭用單點,效能上差太多了。


Fig.  CT10 的進化,上圖是舊版,下圖是新版。新版確保相臨色差在de20以上,這樣的導具在Strip Reading 可以不必經由斑馬線導尺。控墨臺上少一件東西,就是對師傅操作的多一份友善。

  1. CT22,主要是用來讀取版調,印機版調或印版版調都可以讀取。印刷版調的結果是印版版調與印機版調共同堆積出來的,是有必要兩邊的數據都必須掌握到。

    Fig. 以i1讀取印版版調

    Fig. CT22 版調工具,印版版調或印機版調皆可讀取。

  2. CT25,CT10 再加入RGB及25%與75%的階調及灰平衡,gmi及中國C9也是用同様的組合來做評分。我的工具除了評分之外,再加入三點(25%,50%,75%)灰平衡修正,這個三點曲線修正,已具備G7 grayscale的能力,配合適合的紙張與放墨,G7 Targeted 一樣能到位。


Fig. CT25 工具

Fig. CT25評分工具。

Fig. CT25 三點灰階修正工具。

Fig.三點灰階修正有多種工作方式,其中之一為photoshop acv 曲綫修正,只要將acv應用到圖檔,再次輸出即可將該影像帶入Grayscale 範圍。

  1. CT88(4×22),這個工具讓系統人員很快的瞭解到4個色座的版調狀況,相對之前的CT10、CT25,這裡以5%的精度去觀察版調的變化,在這裡可以掌握最完整的版調變化,對公司來講,一個月應該至少看一次這個圖表,aq確認機器狀況都有在正確的位置。

    Fig. 這個CT88(4×22)是從CT84(4×21)演化而來,在原本5%的基礎上,加入了2%的取樣點,用來評估印版能否表現最小的網點。再犧牲了Y40的樣本點,塞入了C50MY40灰平衡參考點,讓CT88的評估性能更加完整。


Fig. CT88提供最完整的版調觀察。

  1. CT56(2×28),基本上與Curve4 G7 Verifier一模一樣,衹是用自己的程式碼把它實現一遍。

    Fig. CT56(2×28)導具,它就是G7 Verifier。

Fig. CT56(2×28),基本上與Curve4 G7 Verifier一模一樣,但多加3點灰階修正功能。

以上,先介紹了5個系統人員區塊的工具。系統人員該去瞭解的事物應不止於上述5個功能,但如果能理解並能去操作上述的5種功能,基本上,公司 對於印刷品質的掌握應該都有80分以上了。

能對印刷品產生變數的地方非常的多,實施印刷標準化,衹是建立一個好的基礎去應對各式各樣的問題。

這裡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印刷品一旦脫離標準狀況,它帶來了什麼樣的問題,以及我們怎麼去應對處理?

我們以CRPC6出某一包裝的數位樣,但實際印刷的白卡與CRPC6的紙白差了4個de00以上(較黃),這導致師傅在印刷時無法跟上數位樣。

系統人員介入的方式是:做出一個以白卡修正的SCCA資料集,以此產生profile做為數位樣的目標值,師傅跟著新的數位樣操作就沒有問題了。

工具的運作概念是:在系統工具輸入紙白Lab,系統會丟出一個SCCA修正過的icc profile。系統人員將新的profile導入rip作為目標值,新的數位樣師傅就很好跟了。


Fig. 以CRPC6出某一包裝的數位樣,但實際印刷的白卡與CRPC6的紙白差了4個de00以上(較黃),這導致師傅在印刷時無法跟上數位樣。

再丟一個脫離標準化的例子,客戶看樣時只在意臉龐的膚色是不是她心裡要的那個樣子!對產品主色系色差(橘色)倒是沒那麼在意,那也就這樣子吧!

Fig. 客戶看樣時只在意臉龐的膚色是不是她心裡要的那個樣子!對產品主色系色差(橘色)倒是沒那麼在意。

印刷標準化是建立一個好的基礎,並不代表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重要的是,這個好的基礎,可以幫助更快處理遇到的問題。

數據工具的使用不只是在維持品質,更重要的是以數據來找出問題,並且能以數據去解決問題。

#printbynumber

Be the first to like.
pixelstats trackingpixel

無迴響

rssComments RSS   transmitTrackBack Identifier URI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add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