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space 工作紀錄。
Colorspace 工作紀錄。
某單位委託廠裡做G7 Colorspsce測試,我這裡做個紀錄。
Fig. Colorspace 工作紀錄。
測試的機器在6月時有先測過,當時在線性版的狀態下藉由調整機器(壓力、橡皮布…)及油墨(溫度、凡利油…)即可在不改版的狀態下完全以機器的調整能力達成G7 (CRPC6)Targeted ,請參考:https://fredkuo.idv.tw/wordpress/?p=3762
這次測試要達到G7 Colorspsce規格,不要太鐵齒,該修版還是得修版。
時間碼095034取得第一張數據:
第一張是由領機自行判斷操作,pbn 評分系統42.95%,滿版部分0/18,TV部分0/8,灰平衡部分23/28。要說領機還是有相當的操控能力,在C50MY40 這一個點完全到位,整個灰部位可以拿到28分裡面的23分,視覺看起來影像也不會太差,但反應在標準化數據上,滿版部位完全沒到位,TV部分也沒有到位。
Fig. 時間碼095034取得第一張數據,由領機自行判斷操作,pbn 評分系統42.95%,滿版部分0/18,TV部分0/8,灰平衡部分23/28。滿版部位完全不夠,TVI 曲線網擴太大且線型異常,但灰平衡C50MY40是到位的。
把還數據show給領機看之後領機很快的認知到今天的工作是要走數據而不是要走視覺(感覺);把上一次的濃度數據調出來之後,第二個樣張,時間碼095628,CMYKRGB主色部分一次到位。
Fig. 第二個樣張,時間碼095628,CMYKRGB主色部分一次到位。pbn 評分系統72.22%,滿版部分18/18,TV部分2/8,灰平衡部分19/28。滿版部位完全到位,TVI 曲線網擴太大但線型正常,灰平衡的狀況還沒到位,這部分要交由CTP處理。
第二個樣張主色一次到位,可以明顯看到網點擴張都太大,但TVI 曲線長得還算正常,表示機器狀況是好的,估計三個點,簡單的修正量就足以做到灰階到位。
將p2p數據導入Curve4,取三點修正值,但Curve4 無法直接出 25(/19/19)%,50(40/40)%,75(66/66)% 三點修正,必需衍生出19%,40%,66%修正值,所以變成六點修正輸出,將此數據傳給印前做CTP修正,取得第一次修正版。
Fig. P2P 25%,50%,75% 三點修正,Curve4 無法直接出三點修正值,必需衍生出19%,44%,66%修正值,變成六點修正。
待CTP修版重出後第三個樣張,於時間碼112835取出:pbn 評分 99.07%,滿版部分18/18,TV部分7.5/8,灰平衡部分28/28。
Fig. 第三個樣張於時間碼112835取出:pbn 評分 99.07%,滿版部分18/18,TV部分7.5/8,灰平衡部分28/28。所有部位的到位。
有點來得太快,沒遇過取3次樣張就能有99分,就不多說,直接驗證Colorspace 規範。
紙張色差剛好在de00 3.0 邊緣,還是啟動SCCA,1617導表平均色差1.81/3.5,95%最大色差3.29/5.0,已能通過 CRPC6 Colorspace Production 規範。
Fig. 紙張色差剛好在de00 3.0 邊緣,啟動SCCA,1617導表平均色差1.81/3.5,95%最大色差3.29/5.0,已能通過 CRPC6 Colorspace Production 規範。
原本打算花一天時間的工作居然兩個小時不到就結束了!而且只取了3次樣張就進入 Colorspace 規範,是出乎我的預期。
我想是前一個月的測試,在線性版的狀態下完全以機器的設定、調整來達成 Targeted,機器已經在一個不錯的狀態。加以領機在機器的掌握及對數據的認知都有一定的程度,所以才能夠在這麼短時間內達成Colorspace 規格。
也許只是運氣好,不管怎麼樣,我認為在6月中那一次在線性版狀態下做的機器調整,是一個重要的基礎。
最後,這一次的作業引發我一個新的工具題目:環保版的版調測量。
環保版上的印紋太淺,用濃度觀點及SCTV觀點都難以測出正確的版調,但SCTV還是能辨識出版調差異,只要能取得數值上的差異,就可以在現有的SCTV加上一個函式來反應出正確的版調值。先建構一下工作邏輯,在取得足夠的測試品後就可以來進行這個題目了。
Fig.環保版上的印紋太淺,用濃度觀點及SCTV觀點都難以測出正確的版調,但SCTV還是能辨識出版調差異,只要能取得數值上的差異,就可以在現有的SCTV加上一個函式來反應出正確的版調值。
尚無留言
Comments RSS
TrackBack Identifier URI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