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UA standardization class
NTUA standardization class
學生作業演練
作業佈置:
基本架構:要求同學輸出符合CRPC6規格的輸出品,輸出方式不拘,可以是噴墨、碳粉、平印、網印…只要數據合規即可。
評分規則:C9、gmi、或是自訂(如pbn)。光是以數值規則來對輸出品評分的做法就足以上一堂課,看現行規則如C9、gmi 對 Delta-L並沒做評分我就認為是不夠的,所以有自己有一套把灰色權重(both Delta-L and Delta-ch)拉高的規則。也許我們會在課堂上自己訂出一套規則。
我的分數規則可以參考這裡:
https://fredkuo.idv.tw/wordpress/?p=3752
導具:CT10、CT23
Fig. A4 樣張含CT10、CT23 i1導具,另有加大色塊供CR30使用。
量測儀器:沒辦法提供同學那麼多i1,會爭取8到10支CR30發放給同學使用,也由於CR30 是 M2 量測,因此規範目標值可能有所變動;相關因素會課堂說明後,經由討論訂立最後規則。
輸出設備原則上是學校的理光C7200,但如前述,輸出形式並無限定,只要數據符合即可拿到分數。
整個作業的佈置最主要是希望同學建立幾個色彩輸出的概念:
1.色彩這個感官現象是可以被數據化的。
2.因為有數據,產業組織也因此得以發佈數據規則來規範輸出品值。
3.一旦有數據依據,就可以取得更精確的控制方向與操作的物理量。
4.經由數據,可以發展出驗收與管理的策略,如自訂目標、自訂容差、檢測週期…等等策略。
5.由於必須取得數據,同學務必要習慣性的使用儀器,即使是低階光譜儀如CR30,一但能取得數據,就能產出相對應的工作邏輯來提升輸出品質。
先做一個示範操作,由於對理光機器的熟悉度還不夠,先用別的機器做示範。
Fig. 起始輸出,沒做任何設定,CT23導具 C9 on CRPC6 評分得到42.5。
起始狀態:
Fig. 起始輸出,沒做任何設定,CT23導具 C9 on CRPC6 評分得到42.5。
觀察一下分數分佈,滿版部分只拿到8分(滿分18),TV拿了12分中的9分,灰色則沒拿到分數,總分42.5。
第一步先把滿版搞定,C墨現在色差5.4濃度1.5,程式預測濃度降到1.24,色差可以到2.06;M墨現在色差4.4濃度1.59,程式預測濃度降到1.32,色差可以到0.96。
這個階段的操作是在一個Trail and error 的方式,因為多少的調整量會影響多少濃度在現階段還不知道,就是嘗試給個量,取回數據後再來做修正。
Fig. Print Server 上有濃度調整及使用者調整曲線功能,有這兩個功能就足以把品質控制到某個位置,這次打算只使用濃度功能,曲線部分會在圖檔中調整。
Fig. Print Server濃度調整畫面,濃度最高可以拉到130,從100開始操作,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第一次滿版調整,把C墨量從100降到95,M墨量從100降到94,YK 不變,來看看結果。
Fig. 第一次調整,分數進步到67.5。
第一次調整,M墨的3分有拿到,C降得不夠,色差還在5.4,二次色的B也拿回2分,其它TV部分與灰色部分有同時改善,最後拿到67.5分。
第二次滿版調整,把C墨量再降到90,M墨維持94,YK 不變,來看看結果。
Fig. 第二次調整,再一次調降C墨,色差來到2.8,這次C的分數有拿到,但B跑走了,TV也掉了1分,所以還是67.5分。
Fig. 觀察一下六角圖,B 跟 G 還沒到位,從六角圖判斷,Y 再減一些對G幫助,C 再加一些對G跟B都有幫助,所以下一個放墨組合設在C92.5,M94,Y95,再來看看下一輪的結果。
Fig. 第三次調整,在升C降Y後G是到位了,但C又跑了,連帶25%的灰也跑了,還有B也還沒到位,總分降到57.5。
Fig. 再從六角圖觀察,M再降一些B可拉回來一些,C則勢必要降,那就再降一點M、再降一點點C;Y也有降的空間,對G會有一些幫助。再次調整為C91,M93,Y93,看看下一輪的結果。
Fig. 如預期的,SID 部份全部到位,分數達到87.5分,但C9的評分規則對灰部位太寬鬆,目前灰的數據還是不夠好,有必要對中間調及灰部位再做修正。
整理一下4次SID修正
C→100→95→90→92.5→91
M→100→94→94→94.0→93
Y→100→100→100→95→93
Fig. 4次SID修正濃度與色差的變化。
Fig. 4次SID修正六角圖的變化。
SID 到位後,接下來是對中間調(灰平衡)修正,CT23工具提供25%,50%,75%三點灰平衡修正邏輯,依指示在Photoshop用曲線功能修改曲線後再次輸出,最後取得92.5分,算是完成一趟標準化修正邏輯。
Fig. CT23 工具對25%,50%,75%灰部位的修正建議。
Fig. Photoshop曲線功能,依CT23 三點修正指令帶入曲線修正。
Fig. 從42.5分到92.5分,算是完成一趟標準化修正邏輯。
最後總結整理一下:
1. 工作原則:先做完SID(滿版設定),再來做中間調(灰平衡)。
2. 滿版部位由Beer’s Law做預測,Beer’s Law 會提出操作方向及調整量,但這個調整量如何在這部機器上實現原則上還是一個 Trail and error (嘗試錯誤)的工作方式,以這次測試為例,滿版部分做了4次修正才將CMYKRGB 七個顏色做到位。
3. 中間調灰平衡部位由三點(25%,50%,75%)灰色邏輯做修正,這個邏輯我一直在修正,這次倒是一次就到位,應該是機器也本身的狀態也沒有太差,所以可以一次到位,沒有再做額外的修飾。
以上是一個42.5分到92.5分的示範,希望同學都能得到好的成績。
尚無留言
Comments RSS
TrackBack Identifier URI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