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 記事
G7 記事
G7 續證,過程記錄一下。
Fig G7 續證
到現場時版還沒上,想說先量個版,一看是環保版,印紋太淺量不出來,那就先上機吧!反正都要CTP修版,到時候在這基礎加加減減就是。
另外了解到橡皮布換了大概4天左右,狀態應該可以,機器旁邊溫度22.5攝氏度,濕度68%。
Fig. 環保版,印紋太淺量不出版調。
Fig. G7 testform
第一個程序是設定濃度,經由Beer’s Law 及六角圖很快把濃度設定下來,Best de 數值很低,代表墨的色度很好,操作寬容度大,紙張數值也不錯, de00 1.3。
Fig. Beer’s Law CMYK 濃度預測
Fig. 六角圖RGB 預測
Fig. 經由Beers’s Law 及六角圖很快把濃度設定下來,Best de 數值很低,代表墨的色度很好,操作寬容度大,紙張數值也不錯, de00 1.3。
濃度定好後,再來就是調整曲線,且先不管灰平衡,TV 值與預期差太多了,YM的TV不足處都超過10,我的灰平衡邏輯修不到這麼大的量,接下來可以有兩個選擇:
-
現有的灰平衡邏輯修兩次應該也修得到。
-
直接補償TVI。
基於紙的色度不錯,CMYK墨的色度也不錯,在這樣的基礎下,把TVI 控制到位,灰不會差到那裏,於是,這一次CTP修正決定先追TVI,灰平衡部分由機上再去追。
Fig. TVI 差異狀況,與預期差很多。
Fig 滿版到位狀態,TVI差距相當大。
Fig. TVI 差距過大,灰平衡邏輯修不到這麼大的量。
告知印前依TVI差異值修正,CTP 前後設定如下:
Fig. CTP 工作版原始狀態。
Fig. TV 修正後狀態,修正後反而接近線性。
印前在修正時並未完全按差值修正,還是會考慮到曲線分佈的平滑狀態。
Fig. CTP 修正後取樣,看來修正策略奏效,在機上做些濃度調整後取得87.5分,雖然有些TV還沒到位,但灰平衡到位比較重要。
Fig. 修正後TVI,雖然還有一些地方沒有到位,與修正前比較,正常多了。
再下來是執行CT50(P2P 第四、第五行)工具,看能不能通過 Grayscale 規格。
Fig. CT50 數據 已經可以通過Grsyscale規範。
CT50通過後,以CT125(P2P 第1~5行)做最後確認,看是否能通過 Targeted 規範。
Fig. CT125工具 Grayscale 部分,數據有過。
Fig. CT125工具 SID 部分,數據有過。
至此,Grayscale 與 SID 數據都能通過的狀況下,此印樣已能符合G7 Targeted 規範。
最後把 TVI 的狀態也來檢視一下,
以此次資料為例,CMK 版調分佈的R2 都有在0.95 以上,表示機器狀況不錯,唯 Y 的R2值只有0.856,Y 座是有點問題。
Fig. CT125工具 TVI部分,這部分並未列入G7 檢核範圍,這部分是我用來檢核機器狀態重要的數據,以此次資料為例,CMK 版調網點分佈的R2 都有在0.95 以上,表示機器狀況不錯,唯 Y 的R2值只有0.856,Y 座是有點問題。
把這次G7續證的作業總結一下:
-
版調沒有從線性版開始,直接執行工作曲線。
-
執行CT25,以Beer’s Law 及六角圖設定下墨濃度。
-
TV 值與預期差異頗大,基於紙張與油墨的品質都還不錯的狀態下,決定以追TVI 的方式來修正CTP 曲線。
-
還是執行CT25,調整下墨量,爭取SID色彩數據與3點灰平衡數據到位。
-
執行CT50,驗證 Grayscale 數據到位。
-
執行CT125,驗證 Targeted 到位。
-
由CT125檢測CMYK TV數據,了解一下機器狀態。
檢討
-
沒事先交代出線性版,在依據不明的狀況下執行工作版,使得版調的修正量頗大。從CTP最後的修正數字來看,線性版的修正量會更少,最終取得的數值應該會更好。
-
還好紙張、油墨數值不錯,操作空間大,機器的狀態都還可以(除Y座),能夠在一次TV修正即可把數值帶到位。在印刷系統狀態良好的情況下,TV到位可以相當於灰平衡到位。
-
來談一下工作版曲線。廠裡有多部機器,也不知道這個曲線是給哪一部機器用的,或是這部機器哪一個時間點的補償。以第一次CT25取出來的數值,TV 的差值有點大,領機也好像沒有sense 到問題,也不曉得在這個狀態下工作多久了。業界的領機這樣現象還蠻多的;靠感覺操作,沒有數值的sense。
-
之前一直提到的問題,一個廠,需要有一個人來對數值負責,我且稱他為系統人員,找不到這個角色,廠裡的狀態真的沒辦法掌握。
以上,交代一次工作紀錄。
尚無留言
Comments RSS
TrackBack Identifier URI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