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by Number :: IDEAlliance G7 2015 工作紀錄
G7續證合格
去年協助取得G7的廠家於今年4月底到期,必須重新送驗以取得再一年的資格,去年的工作紀錄請參考這裡:
今年的工作於6月中旬印刷送件,於7/27香港印刷科技研究中心通知成功通過G7續證。
*紅字部分為數據較危險的項目,這次在 Weighted Delta-L (K) 部分較危險,其他部分數據都還好。
C | 2.69 | 2.55 | 2.66 | 2.59 | 2.75 | 2.51 |
M | 1.69 | 1.36 | 1.66 | 1.68 | 1.9 | 1.43 |
Y | 3.2 | 2.3 | 3.21 | 2.56 | 3.04 | 2.18 |
K | 3.32 | 3.58 | 3.62 | 3.91 | 3.54 | 3.71 |
R | 2.2 | 0.46 | 2.08 | 2.3 | 2.22 | 1.67 |
G | 4.77 | 5.98 | 4.86 | 5.44 | 4.95 | 4.94 |
B | 4.05 | 4.2 | 4.13 | 3.67 | 4.02 | 3.72 |
K Lmax | 2.73 | 2.98 | 2.79 | 2.8 | 1.89 | 2.71 |
G Lmax | 1.35 | 1.67 | 1.04 | 1.65 | 1.23 | 1.62 |
G Fmax | 1.65 | 1.7 | 1.53 | 1.79 | 1.59 | 1.64 |
JIYI data
C | 3.15 | 3.08 | 3.32 | 3.03 | 3.27 | 3.15 |
M | 1.89 | 1.91 | 2.16 | 1.86 | 1.83 | 1.81 |
Y | 3.97 | 3.91 | 4.16 | 3.09 | 4.29 | 3.98 |
K | 3.88 | 3.79 | 3.65 | 3.79 | 1.1 | 2.08 |
R | 2.89 | 1.43 | 2.48 | 1.49 | 2.04 | 1.51 |
G | 4.18 | 5.09 | 4.06 | 4.34 | 3.97 | 4.63 |
B | 4.87 | 4.64 | 4.82 | 4.36 | 5.22 | 4.77 |
K Lmax | 1.66 | 2.1 | 1.78 | 2.84 | 2.66 | 2.68 |
G Lmax | 1.11 | 1.51 | 1.29 | 1.7 | 1.26 | 1.56 |
G Fmax | 2.12 | 2.15 | 1.64 | 1.57 | 1.91 | 2.24 |
HK data
C | 0.46 | 0.53 | 0.66 | 0.44 | 0.52 | 0.64 |
M | 0.2 | 0.55 | 0.5 | 0.18 | 0.07 | 0.38 |
Y | 0.77 | 1.61 | 0.95 | 0.53 | 1.25 | 1.8 |
K | 0.56 | 0.21 | 0.03 | 0.12 | 2.44 | 1.63 |
R | 0.69 | 0.97 | 0.4 | 0.81 | 0.18 | 0.16 |
G | 0.59 | 0.89 | 0.8 | 1.1 | 0.98 | 0.31 |
B | 0.82 | 0.44 | 0.69 | 0.69 | 1.2 | 1.05 |
K Lmax | 1.07 | 0.88 | 1.01 | 0.04 | 0.77 | 0.03 |
G Lmax | 0.24 | 0.16 | 0.25 | 0.05 | 0.03 | 0.06 |
G Fmax | 0.47 | 0.45 | 0.11 | 0.22 | 0.32 | 0.6 |
JIYI-HK compare
K 部分有較大差異,可達 dE 2 以上,另Y的的差異也較大,6個數據中有3個超過 1 個 dE。其間的差異有量測儀器間的問題及乾濕墨的問題;乾濕墨的規則可以確定乾墨數據的濃度(飽和度)會較小,儀器間的問題就沒辦法了! 這個差距還在預料中,總之執行時把數據盡可能做小就是了!
先前作業:
無!
廠家去年雖然做過一次G7,但做完後就丟開了,平時生產作業的紙張油墨及TVI都不在G7狀態,全然是一個為G7而G7的態勢。去年花了三個工作時段分別處理了油墨、機器及印刷的問題,今年好歹油墨先確定下來,機器及印刷問題就且戰且走;去年誇口說只要材料OK,一個工作天就可以把G7拿下來,在機器狀態未明,且戰且走的情況下,真的可以嗎?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上機一個星期前通知要做G7,我在上機前先去確認紙張色度值,換了3批紙總算勉強有一批可以用的紙。隔了兩天就上機了。
拉出第一張數據
於早上10點拉出第一張數據:
印刷濃度及曲線採去年的數據,很快的看出CK兩個墨座直接到位,MY兩個墨座壓力太大;領機反應算快,很快的調整MY墨座的壓力。
11點左右拉出第2階段資料
看來MY墨座的壓力調整有效,接下來就開始來磨CMYKRGB到位及G7(NPDC及灰色平衡)到位。
幾次嘗試,數據始終未能到位,依數據狀態決定重拉M版曲線及K版曲線(這裡出了一個判斷的迷思,照說K版TVI不足加墨就行了,但5%的TVI已經過大,再加墨,K版亮部的TVI不就更大了嗎?所以也做了K版的修正,現在想來,好像可以不用修正,最後的數據搞不好更漂亮!)
下午1330 取出 第三階段數據:
M版有照劇本回到較好的狀態,K版只做很少的修正,但也如之前擔心的,K版亮部TVI一直太大。另由CM組成的B也就在dE6的邊緣,還得繼續磨下去。
下午1410,CMYKRGB順利到位,但K版中間調出現異常現象導致 Weighted MaxDL 一直在危險邊緣,早上階段其實就有一些跡象,還因此修正了K版,這個現象的太晚察覺導致後來取樣的困難;雖然最後數具還是有過,但是樣張挑得很辛苦,數據也不夠漂亮。
下午1620,幾乎可以收工了,就差灰色平衡(Weighted MaxDf );預計M再加一點,df就可以抓回來,但下一張1650的數據卻又出現異常。
下午1650樣張,與1620數據比較,M濃度從1.395增加到1.431,df 確實有回來,但C 濃度從 1.365到1.38,濃度增加了, 亮部到中間調的TVI反而降了下來,這裡邏輯不合。
花了一些時間尋找原因,領機推論是因為用廢紙過墨,噴粉被帶回橡皮輥而導致平網轉印異常,最後決定重新叫一批紙,橡皮輥清洗後再印。
晚上1940樣張,橡皮輥清洗後拉出來的結果就比較合理了。
打包收工,從早上10點到晚上8點,扣掉兩個小時休息時間,工時約8小時,一個工作天。
將最後樣張相鄰的約40張帶回,G7須送驗6張,回來慢慢挑。
回來挑樣張時,遇到兩件麻煩事:一是紙張色度值一直在dE3的邊緣,光這點就去掉一大半的樣張;再來就是K版的Weighted MaxDL 也一直在危險邊緣,40來張還真的只挑得出6張,再多也沒了!
就在不是很確定的情況下還是送件;還好結果是合格的;數據沒太漂亮,與自己預期的結果差不多。
檢討
說做就做,機器也沒事先檢查保養一下,我只能說廠家跟我都很敢…
紙張一直都很困擾,上次也是一樣。
這次最直接的教訓就是:不要用廢紙過墨,這次在這個問題上就耗了快兩個小時,把邏輯都打亂了。
K版的Weighted MaxdL 問題太晚反應過來,導致樣張挑得辛苦,數據也不夠漂亮。
G7 真的可以一天就拿下來;材料跟機器狀況OK的話,半天也夠了。
=========================================================================================
我曾多次提過,G7 相對於 Fogra PSO 在代表一家廠家的印刷能力基本上是不同層級的;Fogra PSO 必須在3個小時內印出5000刷,測量樣本必須70%以上進入規範數值;我這次作業花了將近10個小時,印了7令紙,就真的只取得出6張送件,多一張都沒有;以此情況,我還是拿到了證書;外人或許這看到廠家掛了G7資格書,覺得很厲害的樣子,但我自己明白,其實是蠻虛的,G7 對他們而言,也就是一年一度,我盯場的那天而已;該要出問題的時候,還是是要出問題的。
G7 相對於 Fogra PSO 是比較進步的;問題是沒有一套簡易可行的工具讓廠家得以維護下來。相對於Fogra PSO, 單純的 SID 色差 及TVI就得以將印刷品質維持下來。
我一直有在想G7工具的問題,慢慢的也有點樣子了,主要是HR單點控制;掌握好HR(K50)及HR(C50M40Y40)兩點控制就可以把印刷品質帶到位;還在整合中(程式、觀念,測試點…)
Tags: Fogra PSO, G7, idealliance g7, 印刷標準化
尚無留言
Comments RSS
TrackBack Identifier URI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