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By Number :: Re-Construct Graphics System…Plate & Press

Re-Construct Graphics System…Plate & Press

不是為了拿証書,主要是讓廠裏好做事。

我把單點灰平衡工具帶到一個新的單位,師傅也是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才願意去操作它,也漸漸的認同此操作方法帶來的好處;單點灰平衡操作讓大部份的印刷品質不致於有太大問題;

不過沒有太大問題的意思是:還是有些小問題,這就是其中一個:

我們用單點操作在維持灰平衡,CMY滿版位置是不管的,所以有了這種狀況:較飽合部分會有過度或不足的問題

這是一個灰平衡到位但滿版不到位的例子,影像看起來沒什麼問題。

我們試著不管灰平衡,只把滿版濃度拉到位,它長成這個樣子:

這是典型的印刷系統(Plate&Press)不到位以致滿版位置與灰平衡位置無法兼顧的例子。

如果只顧灰平衡,膚色很清爽,但蘋果不夠紅;如果滿版濃度做到位,蘋果是夠紅了,但膚色顯得暗沈且偏黃;各位覺得該是顧滿版好還是顧灰平衡好?

我的工作邏輯其實很清楚:

一、應該要把系統做到滿版與灰平衡能夠同時到位。

二、機器總是有狀況,如果印刷系統無法滿足滿版與灰平衡同時到位,原則上灰平衡要重於滿版,不過也是要視印件需求而定。

三、如果系統狀況太離譜,在顧好灰平衡同時,滿版(較飽和部份)已無法滿足,這時系統人員就必須介入重建系統,介入的部位不外是印機就是印版;基本上印機變數多,印版變數少,所以照理應該是去處理印機;不過處理印機的成本比起處理印版的成本要大很多,所以這裏要去做取捨;我通常還是以印版去介入系統為多,因為運作成本及時間都比印機少。

要去處理印機的時機大概是:印機50%處網點擴張超過二十幾或是不到10,或是階調分佈指數(r square)不到0.9,這時才會去介入印機。

這次案例我們一樣是由印版介入系統,去重新建立一個滿版與灰平衡都能兼顧的系統。

跟G7考試一樣,先決定滿版濃度,再由CTP調整版調/灰平衡。

放墨濃度有刻意比標準再拉高一點,有兩個用意:

一、油墨乾了之後,濃度/飽和度會再在收殮一些,所以要放得比標準再多一點點。

二、同樣是符合標準的主色色度,可以是飽和度比標準低的,也可以是飽和度比標準高的,我們維持在比標準飽和度高的那一端;在中間調維持住的時候,飽和度比標準還大一些,我們認為這樣的成品會更好看一些(more pleasing)。

Fig. 滿版色域拉到比標準還大一些

這次修版不跑P2P,也不跑Curve,直接取CT25的三點修正。

我們還是有檢查CMYK的網點分佈,網點分佈指數(r square)最低都還有0.96,表示機器的狀態還算好,只用3點來修正是OK的。

重新出版後,維持滿版濃度不變,灰平衡就可以同時到位;或者反過來講,只要單點控制灰平衡到位,滿版色也會同時到位;這樣一來,我們除了是一個維持灰平衡的、不出問題的產品,也同時兼顧了暗部的飽和度與階調、一個質感更好的產品。

*****************************************************************

我們直接從影像來看看其間的差異。

Fig. 左邊為滿版到位、灰色未到位;中間為滿版灰色都有到位;右邊為灰色到位、滿版未到位。僅灰色到位(右)的成品看來沒有太大的問題,但相較於灰色與滿版都到位(中)的成品,反差/立體感就差了一點。

Fig. 左邊為滿版到位、灰色未到位,中間為滿版灰色都有到位,右邊為灰色到位、滿版未到位。這裡比較可以看得出來灰色到位滿版未到位的那一張(右),蘋果的飽和度就顯得不夠。

Fig. 左邊為滿版灰色都有到位;右邊為灰色到位、滿版未到位。左邊那張毛線衣的立體感及鮮艶度都要比右邊那張好。

這樣的工序:確定滿版濃度+CTP 三點修正,用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重新交給師傅一個更好做事的架構;師傅還是有空間去做他想要做的調整,但是給他一個好的架構,他做起事來會更順手。

這就是我所謂的廠裡需要有一個系統人員,一個能同時掌握印機與印版資訊的系統人員,這樣的系統人員才能及時給予師傅一個建全的工作架構,而不是印前印刷各自做各自的事情,出了問題才在互推責任。

Be the first to like.
pixelstats trackingpixel

Tags:

無迴響

rssComments RSS   transmitTrackBack Identifier URI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add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