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by Number :: straitforward operation

clip_image002[22]

印機師傅的操作邏輯很簡單:
在墨鍵上加加減減,把畫面上的色條高度壓到最低就是了!

clip_image003

它的意義是什麼?

在取得 C50MY40 的 L*a*b* 後得到上圖的操作指令及下面的數值。

clip_image004[16]

這個例子的灰度差只有0.97(稍偏綠),亮度差為1.04(稍暗)。它已經符合了 G7 在C50MY40 這個色塊的規定。

如果照畫面的指示將C降0.07濃度,自己腦補ㄧ下,L*值會增加(變亮),會更接近目標值(L*=57.46→58.5);a*、b*值也會增加(降C墨,色調往紅色方向偏),同樣更接近目標值(a*=-1.15→-0.43,b*=-1.16→-0.51),整個操作結果就是會更趨近G7規定的目標L*a*b*

所以師傅的操作邏輯很單純:只要根據畫面指令加減油墨來壓低畫面上的色條高度就可以了!

接下來就是我的工具邏輯了。

我把這個維持C50MY40色度值(L*a*b*)的工具稱之為印機品質的基礎防線。

照G7規定:C50MY40的a*、b*目標值為紙白a*b*值的一半,L*目標值則來自TR015(TR015另找時間寫)

之前我常說印刷標準化就兩件事:滿版色彩值到位與中間調到位。

這個說法一直都成立,只是在不同的標準化規範會有不同的定義。

滿版沒有問題,就是個固定的色彩值;

中間調定義就不一樣了,以 TV50  為例,

PSO 也是固定的數值(CMY14,K17 Fogra39)

G7 則沒有規定TV50 應該是哪一個數值。在G7裡,CMY TV 是用來實現目標L*a*b*的手段;而目標L*a*b* 是根據紙白定出 a*b* 值,再根據紙白亮度及CMY100亮度再經由 TR015 計算出L* 應該在哪裏。它的 TV 落點並沒有一定是哪個數值。

PSO  的好處是: 固定的數值容易被理解,從設計、印前、印機甚至到客戶,跟他們說明 TV50 因壓力關係會漲到64。這個說法理解上沒有問題,操作上也沒問題。我們單位跑了10年的PSO,基本上沒太大問題。然而沒太大問題的意思也會是:還是有些小問題,而這些小問題用 G7 的觀點是可以解決的。

clip_image005[5]

Fig. PSO  的固定TV 觀點

那 G7 的好處是什麼?什麼叫做可以解決我們PSO 的小問題? 什麼又是我們PSO 的小問題(其實這個大小也很難界定)

簡單講,G7 的好處對我來說,就是:有彈性…而且是有規則的彈性;然後它的依據是視覺的(L*a*b*) 而不是機械的(dot gain)

以視覺值做為目標的當然比機械值要好,這是基本觀點上G7 要比PSO 好的地方。

再來就是彈性規則。當紙張性質差別很大的時候,固定數值的PSO TV 值是很難用到別種紙張的,簡單講,特銅紙與模造紙的TV 是不能混用的。但G7 的Grayscale 觀點是可以的,G7的目標a*b*值動態的來自當時的紙白,L*值也是動態的來自當時的紙張與CMY100的亮度;這樣的彈性規則是可以用在任何紙張,甚至其他材料上面(紡織、陶磁);這個彈性規則是我認為G7要比PSO 好的地方;它的應用方式更靈活,應用範圍更廣。

相對G7 不好的地方也就是PSO 好的地方,PSO 的TV方法容易被理解,也容易被操作;G7 動態的 L*a*b* 目標值相對的不容易被理解,也不容易操作;我可以很清楚的要求師傅操作出某個 TV 值給我,但我很難跟師傅講請他操作某一個L*a*b* 值給我!

所以G7  在溝通、推展上相對是比較困難的。

要解決這個困難的關鍵在:工具。一個能有效的將 L*a*b* 意圖轉化成墨鍵操作的工具,師傅只要依工具指示操作墨鍵,就能達成目標的L*a*b* 值。

我的工具邏輯之前也都講過:用CT9 中C50M50Y50 與 C50MY40 形成聯立方程式,加上Beer’s Law預測最佳灰色塊落點,再將該光譜值反推回濃度,而“濃度”就是墨鍵可以操作的依據。

不知讀者有讀到了這裡沒有意識到CT9 少了什麼東西?

上面提到:G7 L* 目標值來自紙白、CMY100再經由TR015算出來。

沒錯,CT9 並沒有 CMY100這一格,所以我的工具是升級了,現在多加了CMY 100 這一格,應該要叫做 CT10 了。

clip_image007[4]

CT10 已經放給師傅使用使用一段時間,師傅表示紙張適用範圍更廣,工作起來更明確。

跟 CT9 比起來,CT9一開始是以PSO (Fogra39) 觀點出發( 固定 TV),後來加入 G7  動態紙白概念,那時L* 目標值是定在一個固定值;這個設定在銅版紙操作基本上沒問題,我們也一直這樣操作了一段時間,但在模造紙上這個固定的L* 值是有問題的,然後我不得不說我們師傅自有神奇的適應能力(這不也是好的師傅該具備的嗎?),這時師傅會只管灰差而不管L* ,就這樣我們也應付得下來。

CT10 下來後,我們在L* 有更清楚的依據,而不只是“應付”而已。

以上,是我工具邏輯的簡單交待;工具裏面會用到積分、三角函數、對數、多項性回歸、聯立方程式、Beer’s Law、TR015……,這些師傅都不用知道,他只要管在墨鍵上加加減減就可以了!

再來說明一下我為什麼把這個工具叫做印刷品質的基本防線,尤其是針對 C50MY40 這個色塊;當這個色塊的數值到位,它的品質不會有太大的失誤;但它必竟只是一個點,並不代表其它部位也是 OK 的;

但在這個基礎上,如果管理階層給予了這個系統G7 Grayscale 校正,那麼師傅操作的這個點就可以代表 Grayscale ;如果我們給予系統以 G7 Targeted 校正,那師傅操作的這個點就代表 G7 Targeted;如果油墨的性質更好一些,那這個點甚至可以代表 G7 Colorspace;所以,我們要達到哪一個G7 的層級是管理階層的意圖,師傅的責任就是加減墨鍵,把C50MY40這個色塊維持在最好的狀態而已。

所以我把這個色塊的操作叫做印刷品質的基礎防線,這個點做到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之後只能是往更好的方向發展;反過來說,如果這個點都維持不了,那什麼規範的標準化也都別談了。

Be the first to like.
pixelstats trackingpixel

無迴響

rssComments RSS   transmitTrackBack Identifier URI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add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