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by Number::灰色輔助工具設計
G7提出一種以目視灰色色塊的方法來快速判定當時的印機狀態,組成原理為將CMY組成的灰色色塊緊鄰在相近的K色塊旁邊,如下圖;將CMY50,40,40放在K50旁邊,理論上兩個色塊顏色接近,在視覺上會融在一起,若兩個色塊視覺上差異太大,即表示印機狀態已偏離正常;G7 發布的工具即指定CMY50,40,40與K50為中間灰色(mid-tone gray)的辨識組合,但在我們的實際生產狀態下(已通過G7資格認證),CMY50,40,40與K50的組合就已經有3.33個delta-E的差距;為求這個工具更具代表性,我們利用 G7 提供的Gray finder 工具找出了在CMY50,40,36的組合下,與K50的色差為0.98;所以,在我們的實際生產狀態下,CMY50,40,36與K50的辨識組合會是更具代表性的灰色目視工具。依相同方式,K25與K75的相對組合為CMY 25,19,28 與 CMY 75,66,65。
Tags: 色彩管理, G7, idealliance g7, print by number, 印刷, 印刷標準化
2 Comments
Comments RSS
TrackBack Identifier URI
Leave a comment
Fred, 你好! 拜讀了你的學術文章, 的確獲益良好.
有關於g7的運用, 我經驗是, 在實際生產時, 不像是實驗般完美, 及具重覆性. 這灰平衡上的設定, 只需在生產時, 一點點的變動, 例如換膠布, 這一點點的灰平衡設定便已失效了. 若每次都再改數據, 亦是沒可能. 所以我認為, 以目前的印刷業來說, 生產難以完全達到G7的數據, 只能是作為目標. 仍需努力.
留言 by jimmy Chan on 29 6 月, 2013 5:32 下午
你好,同意你的看法,我們單位四年前做 Fogra PSO,去年做了 G7, 但廠內還是維持Fogra 工作方式,相對起來,G7 雖然顯得先進(動態灰平衡, NDPC,HR.HC….)但 Fogra TVI 的操作方式相當明確,我們在執行上更為踏實,四年來一直落實執行Fogra 工作方式 ,請參考 2011-05-12 數據


2013-06-10 數據
G7要落實下來目前對我們來說還是蠻心虛的。
有關 Fogra PSO 與 G7 還可參考下列幾篇:
http://www.fredkuo.idv.tw/wordpress/?p=1487#more-1487
http://www.fredkuo.idv.tw/wordpress/?p=1407
http://www.fredkuo.idv.tw/wordpress/?p=1402
http://www.fredkuo.idv.tw/wordpress/?p=1382
http://www.fredkuo.idv.tw/wordpress/?p=987
http://www.fredkuo.idv.tw/wordpress/?p=959
留言 by Administrator on 30 6 月, 2013 12:10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