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 control on TV

Press control on TV

印刷機中間調控制

Fig. 上面三台儀器,屬性不同,但都有能力做有效的印刷機控制。

我經常講的,印機控制就兩件事:滿版控制到位與中間調到位。這個中間調到位也涵蓋了灰平衡到位。

滿版到位問題不大,撇開 Beers’s Law 可以協助做精確的滿版到位,一般印刷機師父會去做滿版濃度測量;只要油墨與紙張性質不變,在先前濃度的設定到位的情況下,維持滿版濃度就相當於維持滿版色度。

至於中間調,就很少師傅會去看,或者說,很多師傅都不知道怎麼去看中間調數據。

師父在印機操作的現場有很多種的狀態,大多數會去注意滿版濃度,不管是自動掃描或是手持儀器,但也只是看濃度(當然也有很多師父是手邊什麼儀器都沒有的,完全靠眼睛),會去看中間調的很少,如同前面講的,是根本不知道怎麼看中間調的數據。

對他們來說,中間調的操作,或者說是影像調性的操作,就是依賴眼睛跟經驗來操作。如果機器狀態好,技術好的師父可以把他們要的影像操作出來。但如果機器狀態不好,那就怎麼操作都操作不出來,這時候很多師父應對的方式是把責任推到印前,看是要修圖或是要改版調曲線。

這一次被要求協助監印的情況是:師父無法跟上樣張,而這個廠區並沒有印前部門,所以必須在印機這一端搞定。

Fig. 下面的那一張是樣張,上面是印刷現場;樣張比較偏橘紅,印刷比較是暗紅色;師父反映跟不到色。

師父手邊是有個濃度計,但他從來不知道這個濃度計也可以拿來量中間調。

Fig. 師父的濃度計,但從來不知道這個濃度計也可以拿來量中間調。

我協助監印,手邊最有效率的工具自然是i1Pro3加CT9導具,很快的就拉出第一道數據,

Fig. CT9 第一道數據。很明顯C座跟K座的網點擴張都太大。

從第一道數據就可以看出來印刷狀態有兩個很明顯的問題:K座跟C座的網點擴張都太大。

從數據觀察,K版下墨濃度不夠但網點擴張卻太大,很明顯的K色座網點擴張太大。

但真正影響到師父追色的問題是C座網點擴張太大。經驗上判斷,C滿版濃度只有1.21是不夠的(一般會是在1.4左右),在濃度不夠的狀況一下網點擴張還那麼大(+8),顯然C墨這個色座是有問題的。

由數據也反應出,因為C座的中間調太高,導致原本深橘紅的地方因C的過度介入而偏向暗紅色。

從數據上看,C 座的網點擴張已經超過8%,一般來講我會叫印前修CTP版調,但這個廠區沒有印前,那就只能動機器了。

第一個嘗試是調整壓力,從下一則數據觀察,C濃度從1.21加到1.39,但網點擴張從+8降到+4,顯示壓力調整是在正確方向。評分系統也從33.03進步到59.09。

Fig. C濃度從1.21加到1.39,但網點擴張從+8降到+4,顯示壓力調整是在正確方向。評分系統也從33.03進步到59.09。

經由各個方面的嘗試,大致上就是調整墨量、換橡皮布、調整壓力;順著數據繼續調整,一路到76.58分,影像看著還好,大致上可以交差了。

更重要的是師父也慢慢認知到調整中間調的重要性,而且知道機器本身就可以有某種程度的調整;有了這樣的認知,回應到我一開始講的那句話:印機控制就兩回事,滿版到位與中間調到位。而這兩件事情在印機師父本身就有很大的控制能力。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by Number。對數據要有認知,經由數據去了解機器的狀況,也經由數據去控制機器的狀況。

對我來說,這一次的演練,讓我了解到,在機器上能夠控制的程度,比我認知的,還要大。

Fig. 經由各個方面的嘗試,調整墨量、換橡皮布、調整壓力;順著數據做調整,一路到了76.58分。

印刷標準化,把師父的認知提升,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

後面來談一下本篇一開始的圖片說:三台儀器,屬性不同,但都有能力做有效的印刷機控制。

i1 + CT9 是我手邊最有效能的工具,但它必須掛一部電腦,必須操作軟體,這對某些師父來講會是個小門檻,雖然我已經讓它盡量簡單了,但畢竟不若手持那樣直覺與方便。

師父手邊的濃度計,操作起來簡單明瞭,但很可惜師傅從來沒有用它來測量中間調。經由這一次演練,簡單讓師父知道50%的版調要盡可能維持在62%到68%之間;簡單的訊息,已足夠讓師傅去掌握機器的狀態。

但濃度計的資訊面畢竟不若光譜儀那麼全面,而且i1 掃描的讀取能力也是這個手持濃度計比不上的。

Fig. 這個濃度計是可以拿來量中間調,但師父從來沒有用過這個功能。

再來是CR30,這個低階的光譜儀畢竟還是個光譜儀;取得到光譜,就可以計算濃度;有了濃度,就可以計算版調。有濃度有版調,就可以是一個有效的印機控制工具。

CR30的優勢是可以用手機操作,相對i1要用電腦操作是比較方便,在一些精度要求不高的狀況下我會直接用CR30來工作。它的缺點是精度不夠好,不過對版調或是灰平衡這類相對計算的工作是沒問題的。還有就是小面積色塊的對位不好操作。

以上,這三個儀器,都有能力做有效的印刷機控制。

Fig. CR30 這個低階光譜儀可以是一個有效的印機控制工具。

最後,還是要交代一下。我把該製版單位的CTP資料調出來,C版50%處已經下修到45.7%。比對第一組資料在C50%的位置是64+8=72,也就是説,C 版的實際印機擴張是72-45.7=26.3。這麼大的網點擴張師父可以渾然沒有知覺。

回到我上面講的一句話:要印刷標準化,把師父的認知提升,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 。

Fig. 把CTP的資料調出來,C版50%處已經下修到45.7%。比對第一組資料在C50%的位置是64+8=72,也就是説,C 版的實際印機擴張是72-45.7=26.3。

無迴響

rssComments RSS   transmitTrackBack Identifier URI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add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