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By Number :: Offset TV notification system
Offset TV notification system……Logic and Practice
平印版調警示系統……邏輯與習作。
這裡回到一個很基本的問題,一個印刷廠的印刷品質到底是誰的責任?誰來負責?
是印機師傅?是廠長?是印前部門主管?是面對客戶的業務?還是總經理?
話說回來,最後一個階段應該是印刷機師傅,是在他手裡操作出來的成果。那這個意思是:印刷品質的好壞,責任在印機師傅的身上?
這個要看怎麼說了。
我説,印機師傅的操作要占到一半。
或者說,有一半的責任不在印機師傅身上。
這兩個講法實質是一樣,但態度不一樣。
無需否定印機師傅在專業上的經驗與能力,他們比我們更有能力、更有經驗,能經由CMY三種色墨的控制,去逼近他們要的顏色。但前題是:要有好的機器狀態、要有好的樣張、要有好的光源。
大部分的師傅還是會依賴視覺做控墨判斷,好的光源、好的樣張會是他們視覺判斷的基礎;而好的機器狀態則是他們控墨操作的基礎。
所以,建立好的光源、好的數位樣、好的機器狀態,關係到師傅能不能達成好的操作。那建立起這一串"好"的系統是誰的責任?
簡單講,印刷品質的好壞印機師傅的操作佔了一半責任,但也就是一半,另一半要依賴系統人員建立起一個好的環境。
另外一個操作邏輯是,在"標準化"的基礎下,收到合格的數據即可,不需依賴視覺判斷。如此,視覺基礎的光源及樣張就可以不必是那麼重要的因素;只要能掌握好機器狀態,師傅就可以達成好的操作。
所以,機器狀況好不好會是印刷品質最重要的關鍵。但可惜的是,師傅通常很少會去注意到自己的機器狀況到底是在什麼樣的位置?到現在還是經常遇到的,當師傅印不到他想要的色彩,很少會去檢視自己機器的狀況有沒有問題,而是叫印前去修圖或修版。
其實用錯誤的CTP版調去補償錯誤的機器版調來達到成正確結果也是一種可以接受工作方法。但問題是,要不要這麼走,是系統人員根據機器數據做出來的一種判斷,而不是師傅依其主觀意識,印不出來就把責任推到印前。
所以,在印機師傅操作機器的過程中,是不是要加入一道機器監測的程序來了解機器狀況?一方面師傅可以知道自己的機器的狀態;另一方面,也可以通知系統人員,在機器狀態不到位時,做適當的介入處置。
影響機器狀態的因素相當多,我在這裡把它簡化到祇有"滿版到位"與"中間調到"位兩個基本因素。CT10這個工具能以最精簡的型態同時呈現滿版與中間調的位置,印刷機師傅可以經由數據很快的判讀機器的狀態。
至於什麼時機要對系統人員發出系統警示?
目前暫定的規則為:
1.當滿版已到位 (de00<3),但TV高於標準5.5%或低於標準5.5%時,則系統在資料庫登錄警示。
2.當TV大致在標準範圍(標準TV±4.5),但主色de00大於5,則系統在資料庫登錄警示。
3.同一印件號下,警示記錄超過若干件則系統發出警示訊息到系統人員帳號 。
實作演練:
Fig. 印機狀態警示示範:當C墨色彩值到位的狀況下(de00 1.17),C50 TV 漲得不夠(少了5.57%) ,網頁顯示系統警示。M座、Y座滿版與TV50同時到位,表示MY兩座狀況良好;K座滿版與TV50都不到位,不列入機器狀態評估。此CT10工具向資料庫登錄C座警示。
同一印件/機臺累計若干警示後,平台會對系統人員發出警示郵件,
Fig. 當同一印件/機臺超過系統警示記錄10次(暫定)則發出訊息給系統人員帳號。內容包括何時發生、哪一個機臺的哪一個色座、及其執行狀況的網頁連結。
在這裡我大致把邏輯理出來了, 工作方法也(暫時)定下來了。但很大的問題是:這個警示訊息該發給誰?
這裏常常提到所謂的"系統人員",但我很少遇到廠裏有這樣子的人員配置。也許是印前主管,也許是廠長,遇到過有特助這個配置的,這個位置好像還不錯!
這裡的讀者,也許可以談一下,在你們的單位,這個警示訊息該發給誰?
Tags: 印刷標準化,
尚無留言
Comments RSS
TrackBack Identifier URI
No comments. Be the first.
Leave a comment